欢迎浏览德泓精密机械(大连)有限公司网站!

专注研发生产机械加工

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

24小时服务热线:

86-0411-87683088

13942610326

诚实守信    合作共赢
Honest and trustworthy cooperation win win
新闻动态

华为造芯之路:不能让别人断了我们的粮食

发布时间::2019-04-09 23:57:16   

详情介绍

华为芯片业务是任正非“万事不求人”理念的重要一环,也是“不能让别人断了我们粮食”的重要保证。

中兴事件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,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,科技也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,航天、高铁事业一派繁荣,汽车自主品牌越来越强,手机产业不断兴旺发达。

然而,关键时刻却因为一块小小的芯片被别人卡住喉咙,美国一个禁令,像中兴这样的国有控股企业竟然瘫痪了!这时大家纷纷感慨,中国企业应该把核心技术的命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
为什么中国制造不出技术一流的芯片?偌大一个中国市场,竟被海外三家芯片公司垄断了!

而就在这时,很多人欣喜地发现,幸好,我们还有华为,在芯片领域默默耕耘了 14 年,如今能做出不错的芯片。

1

华为芯片业务发展史

中兴事件深度曝光以后,舆论除了表达对中兴的惋惜,更多的是在感慨中国芯片产业的落后。

其实并不是中兴不努力,早在 2000 年 3 月中兴就合资成立了中兴集成电路,在亚洲最先开始了3G手机基带芯片的研发。

但芯片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行业,芯片的投入和产出在短时间内是不成比例的,未来收益不可准确预期。而且随着软件产业更受关注和硬件产业不再“朝阳”,专业人才也在大批流失。此种背景下,华为默默耕耘,能够做出在高端手机处理器领域与高通、三星等PK的华为麒麟来,真的是非常耀眼的成绩。要知道研发麒麟芯片的华为海思至今成立只有 14 年,而高通都已经成立 33 年了。

华为海思芯片已经成为华为掌握竞争主动权的“利器”,因为拥有自己的芯片意味着更低的研发和制造成本、更有底气的议价能力和更可靠的供货保障。现在来看,华为的这种做法非常具有远见卓识,但是在当年可不一定是这样。

做芯片是有着极其严格的标准与要求的,因为芯片体积小,工艺流程非常麻烦,如果因为失误总是浪费器件,根本不可能赚钱。而且芯片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,各个部件只有组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。多个芯片组合在一起叫做集成电路,其单位值是以纳米来计算的。

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大多数企业不做芯片生产的原因,一是不想投入大量的资金与精力,二是直接引进外国的芯片更方便。华为海思在刚开始做芯片的时候曾引来群嘲。

那么,华为当年为什么非要孤注一掷地去做芯片呢?这里就要说到一个华为与高通和中兴之间的故事。当年华为最早做出了USB数据卡而且在全球大卖,一度占到了全球市场70%的份额。数据卡芯片比手机芯片简单,只需要基带芯片。

开始华为的数据卡全部基于高通的基带解决方案,所以两家公司每年都要讨价还价,大概因为这个高通不爽了,后来转而扶持中兴。给中兴供货,华为也能接受,但当时高通的策略是优先支持中兴,而给华为供货不及时甚至会断供。

这给当时的华为终端公司提了个醒,让任正非意识到“万事不求人”才能确保安全,也就有了 2012 年他对华为实验室说过的那段话,在中兴事件后广为流传:

“芯片暂时没有用,也还是要继续做下去。一旦公司出现战略性的漏洞,我们不是几百亿美金的损失,而是几千亿美金的损失。我们公司积累了这么多的财富,这些财富可能就是因为那一个点,让别人卡住,最后死掉……这是公司的战略旗帜,不能动掉的。”

在这里,我们可以看到任正非作为一个卓越领导人的远见卓识,很久以前任正非曾对“如何平衡长期投资和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?”发表过看法,他认为,看不清短期投资和长期利益关系的人,实际上他就不是将军。将军就要有战略意识,对未来的投资不能手软。我们看问题要长远。

早在 1991 年华为就成立了自己的ASIC(Application-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)设计中心,负责设计“专用集成电路”。当时的华为创立仅 4 年,员工只有几十人,资金非常紧张,一度濒临倒闭的边缘。

1993 年,华为成功研发出了第一颗自己使用EDA设计的芯片,并且在最后关头获得了电信局的入网证,从而进入了利润丰厚的电信市场。随后开发出来的数字程控交换机C&C08 大卖,成为行内的主流机型,奠定了华为业务的根基。

1995 年“中央研究部”正式成立,“为主航道保驾护航”。据说当时任正非经常得意地带着客人参观EDA实验室。研发人员都是非常投入的,某日邮电部一位处长访问华为,当时公司所在的办公楼楼下排队买股票的人挤满了整条街,而楼上华为做开发的年轻人却平心静气无暇他顾。这位处长感慨说:“如果这样的企业不能成功,天理难容!”

1996 年华为成立了产品战略研究规划办公室,从战略规划、研发到技术商业化形成了严密的研发体系。随后,分别在 1996 年、 2000 年、 2003 年研发成功十万门级、百万门级、千万门级的ASIC。总的来说,华为一直沉稳有力地走在研发自己核心技术的康庄大道上。

时间一晃就到了 2004 年 10 月,这时的华为实力已今非昔比,销售额达到 462 亿人民币,企业规模也达到数万人。有了底气的华为在ASIC设计中心的基础上,成立了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,也就是现在备受关注的“华为海思”,目前是中国第一大IC芯片设计公司。

据说,那时任正非找到海思总裁何庭波说,“你的芯片设计团队能不能发展到两万人,我们用两万人来强攻。怎么强攻,这个要靠你说了算,我只能给你人、给你钱。”最后任正非拍板给出了每年四亿美金(约 20 亿人民币)的研发费用,让当时的何庭波都感到很意外。